其實自從【一年前分享的行李裝備】之後,到了當地的生活經過了許多轉折。
從輕裝抵達,到了settle在一個地方後,東西開始累積又累積 ...
到了後來買車,原本想說要開車旅行,於是增加了不少所謂「公路旅行」的裝備。
但到了最後,卻又去掉了所有東西,
剩下一個大背包,陪我完成了剩下的旅程。
因為最後決定以徒步認識紐西蘭這美麗的國家,
透過Te Araroa (The Long Pathway) 來體驗南到北的風景,
(雖然後來並沒有全程走完,but that's another story)
(雖然後來並沒有全程走完,but that's another story)
紐西蘭人「爬山」,當地稱為 Tramping,
似乎是只有紐西蘭有這樣的稱呼,連澳洲也就稱 "Hiking"。
所謂的 Tramping 就是結合 Trekking 與 Camping,
意思就是「長時間的在大自然中走路」。
不見得是上上下下的爬山,也不一定是到搭帳篷的 Camping,
只要是走進山裡,或沿著溪流走,或沿著海岸走,
透過自己的腳步感受大自然的美,都可以叫 Tramping。
透過自己的腳步感受大自然的美,都可以叫 Tramping。
而要去 Tramping ,就意味要準備足夠的裝備與食物 (以及安撫孤單心靈的小物),
在山中 (或任何其他自然環境中),過個一天以上的時間。
在山中 (或任何其他自然環境中),過個一天以上的時間。
於是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,我的大背裡面到底都裝了些什麼?
在台灣登山有台灣 mode,紐西蘭登山有紐西蘭 mode!
同樣的,以下,僅供參考!
但首先要介紹一下,有沒有注意到陪我翻山越嶺的新朋友?
就那朵小花兒,她叫 Buttercup!
天天陪我看日出,陪我吃飯,陪我休息的就是她!
(各位應該會發現,走到最後人難免會變得有點自閉 ... )
好啦!在下定決心爬山後,忍痛掏錢添購了以下的「必備」裝備 ~
走到最後也真心覺得,每一樣都是完全買得值得,用到回本!
(以下幣值皆為紐幣喔!)
但首先要介紹一下,有沒有注意到陪我翻山越嶺的新朋友?
就那朵小花兒,她叫 Buttercup!
天天陪我看日出,陪我吃飯,陪我休息的就是她!
(各位應該會發現,走到最後人難免會變得有點自閉 ... )
好啦!在下定決心爬山後,忍痛掏錢添購了以下的「必備」裝備 ~
走到最後也真心覺得,每一樣都是完全買得值得,用到回本!
(以下幣值皆為紐幣喔!)
登山裝備
○ 單人帳篷 // $150 Kathmandu Mono
趁特價的時候買的,最後也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睡在帳篷裡面,夠回本吧!
趁特價的時候買的,最後也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睡在帳篷裡面,夠回本吧!
○ 登山杖 // $30 雜牌
相信每個爬山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:
在路途中撿到某個有緣的枝幹,後來與他培養出了感情,就捨不得放下。
原本我也意外撿到有一個,陪我走了200KM以上,我的手還被他的枝節割得亂七八糟,卻始終捨不得放下的。
終於在朋友提議一起買一對登山杖,一人一隻後,就 ... 好吧!
收納也比較方便,不背的時候還可以插在背包上~
○ 睡墊 // $10 Warehouse
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睡山屋的床墊,
但睡帳篷的時候就是 ... 我有平地睡就夠了! (很隨意)
相信每個爬山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:
在路途中撿到某個有緣的枝幹,後來與他培養出了感情,就捨不得放下。
原本我也意外撿到有一個,陪我走了200KM以上,我的手還被他的枝節割得亂七八糟,卻始終捨不得放下的。
終於在朋友提議一起買一對登山杖,一人一隻後,就 ... 好吧!
收納也比較方便,不背的時候還可以插在背包上~
○ 睡墊 // $10 Warehouse
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睡山屋的床墊,
但睡帳篷的時候就是 ... 我有平地睡就夠了! (很隨意)
○ 防水內袋 (Packliner) // $10 DOC 買得到的
在一次差點被淋成落湯雞的慘況下,發現讓所有東西都能完全的防水,真的很重要!
這也評估了一段時間,很多像 Sea to Summit 的都可以賣到很貴。
但其實任何戶外用品店或 DOC ,都有賣這個可以充當緊急保暖毯的東西呢!
只要貴重物品與電子產品有特別防水,其他東西用這個就夠了!
○ 專業防水袋 (Dry Bag) (1L) // $13 Sea to Summit
於是買了這個!小小的對我來說就夠了!
所有東西裡面,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,就是相機! 非徹底保護不可!!
在一次差點被淋成落湯雞的慘況下,發現讓所有東西都能完全的防水,真的很重要!
這也評估了一段時間,很多像 Sea to Summit 的都可以賣到很貴。
但其實任何戶外用品店或 DOC ,都有賣這個可以充當緊急保暖毯的東西呢!
只要貴重物品與電子產品有特別防水,其他東西用這個就夠了!
○ 專業防水袋 (Dry Bag) (1L) // $13 Sea to Summit
於是買了這個!小小的對我來說就夠了!
所有東西裡面,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,就是相機! 非徹底保護不可!!
伙食裝備
○ 瓦斯爐爐頭 // $30 雜牌
○ 防蚊液 [其實就是 sandfly spray ,因為這裡的 sandfly 真的太惡毒了!!!]
○ 打火機
○ 小刀
山屋生活必備!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餐來一鍋熱熱的飯後熱熱的湯!
聽說現在都有種超效率的 Jetboil Cooker ,其實滿吸引人的!
但沒關係,我時間多就慢慢煮就好了!
○ 鍋具 // $40 Macpac
你們一定不敢相信,我一開始一直背著一個超大鋁鍋(還有大手把的那種)跑來跑去,
遇到其他山友都被笑,但我也不知道在堅持什麼,就這樣過了很久。
直到有一天遇到Macpac的特價,就買了個鋁合金的鍋盤組,
從此剩了好多空間,好多重量啊!
○ 瓦斯罐 // $7-10
每次補貨會再帶個瓦斯罐,230g 的就夠我用一個禮拜了,但這完全因人而異吧!
但我還一直搞不清楚 butane 與 propane 的比例,怎樣是比較有效率的 ... 就都亂買。
有誰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?
○ 防蚊液 [其實就是 sandfly spray ,因為這裡的 sandfly 真的太惡毒了!!!]
○ 打火機
○ 小刀
============ 出發 Tramping 前後的裝備大比對 ============
背包
○ 大背包 [事實證明,這是我最重要的寶貝啊]
○ 小背包
○ 帆布鞋
○ 跑步鞋
○ 大背包 [事實證明,這是我最重要的寶貝啊]
鞋子
○ 夾角拖
○ 登山鞋
衣服 (冬天) [旅行包(一)]
○ 冬天睡褲 [雖然比較占空間,但山裡晚上的冷,還是穿這個感覺比較暖和]
○ 防風外套 [充當防雨又防風的外套,看我這一整年的照片就知道他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了!]
○ 圍巾 [對保暖還是很重要!]
○ 毛帽
○ 手套
○ 暖暖衣 x4 [4件變1件,而且充當平常外衣穿]
○ 暖暖褲 x2 [2件變1件]
衣服 (夏天) [旅行包(二)]
○ 運動緊身褲
○ 運動短褲
○ 排汗外套
○ T-Shirt x2
○ 背心 x2 [其實多半都只穿同一件]
○ Airism 背心 x2 [充當運動內衣穿]
○ 泳衣
內衣/襪子 [旅行包(三)]
○ 厚襪子 x3 [3件變2件]
○ 薄襪子 x3 [3件變1件]
○ 運動內衣 x2
○ 內衣 x3 [2件變1件,為了在市區休息的時候穿]
○ 內褲 x6 [越多越好,因為懶得每天洗而且過程中莫名的一直消失!]
電子產品 [特別防水袋]
○ 相機
○ 相機充電器
○ 轉換插頭
○ 手機
○ 手機充電器
○ 行動電源
○ USB 線
○ USB
○ 耳機
個人用品 [旅行包(四)、(五)]
○ 眼鏡
○ 眼鏡盒
○ 牙刷
○ 牙膏
○ 洗面乳
○ 保養液 [換成小瓶的]
○ 隱形眼鏡盒
○ 隱形眼鏡
○ 指甲剪
○ 防曬乳
○ 牙線
○ 毛巾 [超輕的快乾毛巾]
○ 衛生棉 [包包有一個口袋就是專門裝這個的!]
○ 護墊
○ 髮夾
○ 髮圈
文件 [防水資料夾裝]
○ 護照 (加影本)
○ 國際駕照 (加影本)
○ 大頭照 (2吋+1吋) [以備不時之需]
○ 大頭照 (2吋+1吋) [以備不時之需]
○ IRD 表格
○ 個人履歷
○ 筆記本 x2 [2本變1本]
○ 筆
現金 [分散裝!!!]
○ 紐幣
其他
○ 睡袋 [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,少了床就是睡睡袋!]
○ 背包防水套 x2 [兩個背包各一個]
○ S掛勾
○ 太陽眼鏡
○ 保鮮盒 [有時候拿來塞香蕉,不讓他爛掉,或是裝事前準備好的午餐]
○ 餐具 [改帶一個Spork,就是Spoon+Fork]
○ 衛生紙 [用之不竭啊]
○ 一本好書 [無論在哪裡,都非常需要書的陪伴]
碎碎念一下 ...
常常看很多朋友在討論一些評估裝備的過程,會讓我感到有點 ... 嗯 ...
不時就會有人說: 「這個東西超好用的!」
然後就會有人回 :「已收藏。」
(再加好幾個貼圖)
之後又有聲音說:「聽說另一個比較好!」
等等之類的 ...
常常只要多出現某樣東西,就會啟動我的焦慮神經,
「或許我缺少了這個,是不是該補一下? 被講得好像很厲害很重要一樣 ...」
感覺很多精力都花費在買這個買那個上,比較來比較去 ...
其實要是我資金充沛的話,我也不會計較那麼多。
但後來也認清,很多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的,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。
主要該評估的是,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? 還是可以路上跟人家借?
需要的話,有必要買到最好的嗎?
買了之後會用幾次? 值得帶回台灣嗎,還是轉賣?
其實平常生活上,也會因為很多物質的東西,面臨同樣的問題,
但由於這次是要長時間把所有家當背在身上,每一樣東西就是個重量,
再加上目標明確,我就是來爬山的,東西就更能以此評估。
常常看很多朋友在討論一些評估裝備的過程,會讓我感到有點 ... 嗯 ...
不時就會有人說: 「這個東西超好用的!」
然後就會有人回 :「已收藏。」
(再加好幾個貼圖)
之後又有聲音說:「聽說另一個比較好!」
等等之類的 ...
常常只要多出現某樣東西,就會啟動我的焦慮神經,
「或許我缺少了這個,是不是該補一下? 被講得好像很厲害很重要一樣 ...」
感覺很多精力都花費在買這個買那個上,比較來比較去 ...
其實要是我資金充沛的話,我也不會計較那麼多。
但後來也認清,很多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的,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。
主要該評估的是,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? 還是可以路上跟人家借?
需要的話,有必要買到最好的嗎?
買了之後會用幾次? 值得帶回台灣嗎,還是轉賣?
其實平常生活上,也會因為很多物質的東西,面臨同樣的問題,
但由於這次是要長時間把所有家當背在身上,每一樣東西就是個重量,
再加上目標明確,我就是來爬山的,東西就更能以此評估。
總而言之,為了這項計畫,來到了這裡另外花了將近 $250 補充裝備,
還有 $92 的 Backcountry Hut Pass,
若有先見之明的話,當初應該會將鍋具、爐頭、防水袋會先在台灣準備好吧,
但好像也沒差到多少 ...
但好像也沒差到多少 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